Sections

Commentary

Op-ed

APEC,美中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北京主办的APEC峰会取得的成功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地位肯定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以及随后在缅甸和澳大利亚召开的首脑会议也都十分成功。美中关系进入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阶段,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竞争加快贸易协定签订步伐

在贸易协定领域就有竞争。20年前成立APEC组织时,其宗旨是要促进商品和投资在亚太地区自由流动。按照当时的计划,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要先做到全面开放,发展中经济体到2020年也要完全开放。但是,这个使亚太地区成为自由贸易区的计划进展缓慢,因为中国和其他几个发展中的大国一直不愿意彻底开放。于是,属于APEC组织的几个有相同想法的国家在几年前开始了协商,希望能搞出一个没有中国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起起落落,日本的农业保护主义始终是达成协议的一块绊脚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最近的中期选举倒是增加了最终有可能达成协议的希望。中期选举虽然从总体上看强化了共和党对国会两院的控制,削弱了奥巴马总统的地位,但是也有少数地区的选举反而增强了奥巴马的影响力。共和党急于在未来两年有所作为。因而在选举后,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开出了主张签订的贸易协定的清单,其中,签订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就是两党能够合作的一个例子。

因此,奥巴马这次的亚洲之行底气十足,他知道自己会从国会获得贸易促进权,签订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一定能够得到国会的批准。奥巴马在APEC峰会期间会见了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其他领导人,敦促在几个月内完成该协定。

作为今年APEC峰会的东道主,中国当然不愿意被排斥在这样一项重要谈判之外,这促使它在三个方面出现了积极变化。首先,中国答应美国,它同意尽快扩大信息技术贸易协定的范围。这是WTO下的一个贸易协定,要求对数量激增的IT产品实行零关税。发展中国家曾经一直是达成这个协议的主要障碍,中国现在终于突然改变了态度。第二,中国实际上启动了将亚太地区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无疑会是漫长的谈判过程——这其实就是这次APEC会议的一个成果。第三,美国和中国一起重申它们将尽快签订一个双边投资协定,按照该协定,中国的大部分领域都将对外国投资开放。双方还同意交换原来的“负面清单”,其中列有到2015年第一季度还没有向对方开放的领域。

如果美国和它的TPP合作伙伴能够完成谈判,并在2015年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形势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化。那种情况将强烈刺激中国,促使它加快完成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更希望亚太地区能够成为自由贸易区,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开放市场。这些变化符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在下一个十年更加健康地成长。

竞争导致更好地合作

在APEC会议期间暴露出来的另一个出现竞争的领域是基本建设的融资。若干年前,20国集团国家曾经同意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管理进行改革,以增大中国和其他大型新兴市场的影响力。这些新兴市场生产了近一半的全球GDP,它们在这两个国际机构中的权重自然应该增加。然而,对这两个机构的改革进行得极其缓慢。美国国会至今也没有批准20国集团达成的那份协议——改变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股权份额,增大它们的发言权。中国对于改革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工作进展缓慢也十分不满。中国如今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它在亚洲开发银行中所占的股权份额和影响力却还远不如日本。

于是,作为回应,中国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并设立了一项促进“丝绸之路”发展的基础设施基金。美国政府暗中反对AIIB,私下里怂恿它的亲密盟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不要参加。美国担心的是这家新银行对环境、社会和金融安全会造成不利影响。建立AIIB不是APEC峰会的正式决议,而是几个星期前21个亚洲国家在北京聚会时做出的决定。亚洲国家的普遍反应是,这家新银行迎合了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个重要的需求。新银行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应该被视为好事,这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美国和中国在亚洲推动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然而更大的可能则是这种竞争最终会导致更好的合作。例如,AIIB如果搞得好,除了能够为基本建设进行投资之外,还有可能促成现有的国际机构尽快实行改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很可能最后会进行合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一些项目。AIIB起初会在香港、伦敦和纽约三个现有的资本市场吸纳资本,然后贷出美元。但是,随着中国逐步对外开放它的资本账户,AIIB也有可能成为吸纳中国剩余存款,将它们用于投资本地区基本建设项目的一种有效的投资工具。

一方面解除对贸易和投资的限制,另一方面加大对基本建设的财政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基础设施就像是把不同国家连接起来的硬件,港口和交通干线可以将人员和货物从一个国家运输到另一个国家,同时,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还可以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连接起来。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则像是实现国与国之间连接的软件。各个国家只有减少对贸易和投资的限制,才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亚太大市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齐头并进,各自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开放的政策,好的基础设施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基础设施,开放的政策也无法顺利执行而形成一个大的统一市场。

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在APEC峰会期间,中国和美国就它们关于能源和气候变化的政策令人吃惊地达成了环保协议,这就是中美两国进行合作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美国承诺从2005年算起,到2025年会把它的碳排放量减少26%到28%。中国则宣布,它的目标是在它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达到峰值以后就会开始下降,到那时,它使用非化石燃料的比例将会增加到它当时能源总消耗的20%。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它为拟议中将在明年召开的巴黎世界环保大会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回过头来看,中美两国能够达成这个协议本不应该令人吃惊。在这个协议中,协议双方各自只是承诺了自己一方本来就打算做的事情。不过,把双方各自的想法以双边协议的形式公布出来无异于向全世界郑重做出承诺,这对于中美两国以后在国内制定相应的政策就会比较容易。既然中国已经答应了它的碳排放量在达到某个上限以后就会开始下降,那么,奥巴马政府打算通过制定法规来降低碳排放量,特别是发电厂的排放,他遇到的阻力大概就会小一些。如果几个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碳排放量一直在增加却受不到限制的话,要求美国大幅度减少碳排放量,在美国国内就很难获得支持。

在中国方面,它的碳排放量在达到一个峰值以后就应该开始下降,这种想法已经在它的专家和民众中获得了普遍共识。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空气污染是同燃烧煤炭和利用能源的低效率这两件事密切相关的。中国正在改进它利用能源的效率和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它的碳排放量在达到某个峰值以后自然就会下降。中国所设想的到2030年不能突破的排放量峰值带来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再过不多几年,它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间很可能就会提前到2025年甚至更早。中国公开做出这种承诺不会感到为难,因为美国——这个历史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已经答应要更大幅度地减少它的碳排放量。

最后还必须提到的是,在APEC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取得了一项重要成就,那就是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握手并与之达成某种一致。日本承认双方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愿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相互理解会缓和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从而有助于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发展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不会出现发生政治或军事冲突的危险。

总之,在北京召开的这次APEC峰会使亚太国家感到了非常大的慰藉。会议期间的许多事实表明,大国之间是能够做到彼此和谐相处的,不过要认识到,一定程度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是有益的。还有大量不同的贸易协议有待签订,我们有理由希望,这些协议最终全都会引向同一个结果: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从未有过的欢迎各国都来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市场。中国和美国就碳排放量问题达成协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件事情表明,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可以进行合作,从而在从全球范围解决困惑着所有国家的难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原文出自2014年《中国经济报告》第12期,由王倩翻译)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is committed to quality, independence, and impact.
We are supported by a diverse array of funders. In line with our values and policies, each Brookings publication represents the sole views of its author(s).